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 人才烟台 >> 人才政策 >> 政策文件 >> 市级政策文件

2021“就选烟台·青春无忧”青年人才专项招引计划工作方案

责任编辑:尹伟华 文章来源:人才烟台 发布时间:2023-09-27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233”工作体系和“攻坚三季度,决胜下半年”活动部署安排,根据《烟台市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来烟就业创业三年行动方案》(烟委人组发〔2021〕2号)文件精神,现就实施2021“就选烟台·青春无忧”青年人才专项招引计划,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学科和重大项目人才需求,针对外地高校毕业生、驻烟高校毕业生和烟台籍高校毕业生三类重点群体,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平台载体,深化有效供给,确保年内新引进青年人才5万名以上。

  二、具体安排

  (一)提高外地高校毕业生“来烟率”

  1.扩大“烟台市名企名校行”活动规模。9—11月份,以“人才强企”百企服务直通车重点联系企业、高层次人才载体培育单位、科创平台等为主,组织全市重点用人单位分西北、东北、西南、华南、华中、华东、京津和省内8条线路,集中开展“就选烟台·青春无忧—烟台市名企名校行”活动,对接高校不少于50家,帮助至少2000家(次)用人单位解决人才引进问题,组织不少于5家企业与“双一流”高校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各区市参加“烟台市名企名校行”活动累计不少于5次,组织参加招聘的用人单位累计不少于50家(次)。(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区市)

  2.举办“产业+人才”专场招聘活动。9—11月份,立足绿色石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9大产业发展人才需求,按照“一个产业一场活动”要求,发挥产业部门抓人才的职能优势,组织相关产业企事业单位,赴专业对口高校或人才集中城市至少举办1场“产业+人才”专场招聘活动,集中招引各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产业+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可与“烟台市名企名校行”活动结合进行。(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产业主管部门;责任单位:各区市)

  3.积极探索市场化引才。9月份,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依托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全市硕博士招聘大会。11月底前,各区市在海内外人才、科技资源集聚的地区,依托专业化、市场化机构分别新设立不少于2处人才工作站,依托其开展百人左右规模“线上+线下”引才活动不少于2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产业主管部门、团市委,各区市)

  4.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国有企业新增岗位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将企业HR作为关键群体,按照属地原则,由各区市负责建立驻地企业HR微信交流群,扩大HR群体的人才政策知晓度。12月底前,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组织举办一期薪酬设计培训,引导用人单位合理设计薪酬,提升企业人才待遇。各级各类涉企评选表彰要把就业贡献度作为重要参考。年底,对招聘录用硕士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从企业引才奖补资金中给予其人力资源部门有关人员定向奖补。(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区市)

  5.加大博士后招引力度。年内新设博士后创新平台不少于4家,提供博士后岗位不少于75个。及时对接相关高校拟出站博士后信息,定期摸排提供岗位需求、就业服务。(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各区市)

  6.加大云上招聘力度。优化烟台招聘求职平台建设,加大“就选山东—青年人才全链条服务平台”“青鸟计划”应用推广。从9月份开始,收集整理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联系不少于100所国内重点大学进行发布,举办“就选烟台·青春无忧—烟台市名企名校云聘会”,建立常态化线上引才机制。(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团市委,各区市)

  7.加大事业单位招聘力度。市及区市属事业单位引进硕士、博士以及急需紧缺专业青年人才,通过追加用编进人计划,足额给予编制保障,已满编超编的使用周转编制予以保障。除教育、卫健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外,市直其他事业单位于9月底前启动专门面向择业期内硕士及以上毕业生的公开招聘。各区市参照市直做法,10月底前至少再组织一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12月底前,市直和各区市要审核确定2022年事业单位招聘计划。(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市)

  (二)提高驻烟高校毕业生“留烟率”

  8.组织驻烟高校专场招聘会。9月底前举办“‘留在烟台·青春无忧’驻烟高校专场招聘会启动仪式”,以2022届高校毕业生、往届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以区市专场的形式持续举办“小而精”“小而专”校园招聘活动,每个区市不少于3场(次)。结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联合驻烟高校举办“魅力烟台”知名企业系列推介、“乐业烟台”高校毕业生精准对接供需见面会等系列大型校园招聘活动。(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团市委,各区市)

  9.扩大实习实训规模。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0月底前市级层面认定不少于20家、每个区市认定不少于2家,常态化组织校企实习实训供需对接活动,不断扩大实习实训规模,促进在校大学生提早进入岗位、锻炼技能,帮助企业解决短期缺工难题、提早储备人才。(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团市委,各区市)

  10.开展“留烟就业体验日”活动。下半年由团市委负责至少组织1批次有留烟意向的学子,到我市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现场进行观摩交流,进一步了解烟台经济社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就业服务政策情况,加深对烟台的感情,提高宣传烟台、就选烟台的能力和意愿。(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

  11.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结合举办“‘留在烟台·青春无忧’驻烟高校专场招聘会启动仪式”,组织骨干企业HR或高管走进驻烟高校,宣讲企业文化、推介人才需求、解读发展前景,提高毕业生对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团市委,各区市)

  12.深化校地合作模式。从驻烟高校选派20名左右专家人才到企业担任“科创人才顾问”,从企业选派20名左右专家人才到驻烟高校担任“创新创业导师”,搭建企业和高校常态化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招引的桥梁纽带。鼓励企业与驻烟高校、科研院所按规定联合引进优秀硕士、博士等急需紧缺青年人才,聘用为高校、科研院所编制(人员控制总量)内人员,与企业签订工作合同,完成企业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任务。(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区市)

  13.建立高校留才奖补机制。出台驻烟高校、市管高校、民办高校毕业生“留烟率”考核办法,对“留烟率”较高的给予奖补,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和就业工作负责人予以通报表扬。(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三)提高烟台籍高校毕业生“回烟率”

  14.建立烟台籍高校毕业生信息库。10月底前,依托“青鸟驿站”,搜集建立烟台籍高校学子信息库,按照所在城市、学历专业、就业意向、行业领域等分类建档,实行个性化、点对点就业信息宣传推介服务。(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市)

  15.组建“校园引才大使”队伍。10月底前,依托“青鸟驿站”,发起“校园引才大使”招募活动,选聘优秀烟台籍学子担任“校园引才大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以才引才作用,宣传推介烟台人才政策和就业需求信息。(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各区市)

  16.加大海外留学人才服务力度。依托留学人员较集中园区及协会,针对初创企业开展筹融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创业培训服务。10月底前,依托海外同乡会、商会等华人华侨组织,以区市为单位建立烟台籍海外留学人员微信群,按月摸排烟台籍及有意向来烟的海外留学人员信息,定向推送人才政策、需求岗位;组织开展海外留学人员联谊交流活动,帮助搭建交流经验、共享资源平台。(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委统战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外办、市侨联、团市委,各区市)

  17.加大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力度。从9月份开始,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依托第三方机构,利用“海洽会智慧云平台”等网上平台,组织高校、上市公司、国企及相关区市重点用人单位,利用海外“双百”渠道(海外100所重点大学、100个中国留学生或专家学者组织),按区市、行业、领域(产业链),每月至少组织1次线上“带岗直播”引才活动。依托全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高级研修班、国家级创业导师等资源,对接引进人才项目落户。加大对“海内外精英创业大赛”入围海外留学人才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快推动项目落地。(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各区市)

  18.开展“烟台学子看家乡”活动。利用寒假时间组织“校园引才大使”“青鸟驿站”站长和烟台籍海内外优秀大学生,开展“烟台学子看家乡”活动,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吸引回烟就业创业。(牵头单位:团市委;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各区市)

  三、组织保障

  19.加强组织领导。青年人才招引工作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组织实施,各区市、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人才就赢得未来发展”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加强配套联动,有效形成工作合力。市县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增强主责主业意识,细化分解任务,卡实工作责任,确保招引计划顺利推进;教育、卫健、国资、财政及各产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发挥职责作用,全面抓好各行业、各产业领域招引任务落实。

  20.广泛摸排需求。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在全市范围内再开展一次人才需求摸底工作,全面掌握现有人才结构及所需人才情况,分类汇总形成烟台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9月底前面向社会公开发布。

  21.强化政策宣传。从9月份开始,以青年人才补贴政策为重点,集中利用三个月时间,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市广泛参与,开展“人才政策宣传季”暨“人才政策进高校、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要整合人才、产业、科技、金融等政策,组建一支“懂政策、能宣讲”的人才政策宣讲员队伍,增强政策宣传的专业性和感染力;要将政策宣传从“读本式”宣传拓展到“图文式、互动式”宣传,将城市宣传、产业宣传、企业宣传和政策宣传结合起来,统筹制作一批宣传手册、宣传折页、动漫视频、PPT等宣传资料,增强政策宣传的丰富度和饱和度;要依托社区宣传栏、户外广告栏、核心商业地段大屏幕等宣传阵地,通过张贴招贴画、播放宣传视频等形式,提高政策宣传覆盖面和知晓度。各区市累计组织宣讲活动不少于20场(次),确保辖区内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功能区、“人才强企”服务直通车联系企业、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宣讲全覆盖。

  22.加强考核督导。将青年人才招引情况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考核,定期调度通报任务进展和目标完成情况。探索推出青年人才发展指数,动态衡量各区市青年人才吸引力情况。对工作不落实、进度跟不上、措施不到位的,按规定进行约谈和问责,并在考核中予以扣分;对工作力度大、招引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年底进行通报表扬。各区市、各部门要于12月底前,梳理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专项报告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1.2021年度“烟台市名企名校行”秋季活动安排

  2.2021年度青年人才招引差异化考核目标值

  
  附件1

  2021年度“烟台市名企名校行”秋季活动安排

  一、招聘线路总体安排

  1.西北线路: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

  2.东北线路: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3.西南线路: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4.华中线路: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郑州大学、中南大学、南昌大学

  5.华东线路: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6.京津线路: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7.华南路线: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

  8.省内线路: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威海)、山东大学(青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二、产业引才活动安排

  1.绿色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目标高校: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规模:30-40家单位。

  2.有色及贵金属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目标高校: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规模:20家单位左右。

  3.高端装备及汽车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目标高校:吉林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规模:30-40家单位。

  4.电子信息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目标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规模:20-30家单位。

  5.食品与现代农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目标高校: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规模:20-30家单位。

  6.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目标高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医药专场)、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规模:20-30家单位。

  7.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目标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规模:10-20家单位。

  8.航空航天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目标高校:西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规模:10家单位左右。

  三、市级领导宣讲活动安排

  1.北京理工大学。形式:市领导宣讲、综合性招聘会。规模:30家单位以上。同时,视情况发动北京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2.天津大学。形式:市领导宣讲、综合性招聘会(以绿色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为主)。规模:30家单位以上。同时,视情况发动天津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及产业部门领导宣讲活动安排

  1.大连理工大学。形式:市委组织部领导宣讲、综合性招聘会。规模:40家单位左右。同时,视情况发动大连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2.吉林大学。形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领导宣讲、高端装备及汽车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规模:30家单位以上。同时,视情况发动长春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3.合肥工业大学。形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宣讲、综合性招聘会。规模:30家单位以上。同时,视情况发动合肥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4.中国药科大学。形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领导宣讲、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规模:20-30家单位。同时,视情况发动南京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5.太原理工大学。形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宣讲、综合性招聘会。规模:40家单位左右。同时,视情况发动太原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6.兰州理工大学。形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宣讲、综合性招聘会。规模:40家单位左右。同时,视情况发动兰州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7.山东科技大学。形式:市委组织部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宣讲、综合性招聘会。规模:50-60家单位左右。同时,视情况发动青岛其他高校毕业生参加。

  五、线上招聘活动安排

  从9月份开始,收集整理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需求岗位,联系不少于100所国内重点大学进行发布,全力办好“就选烟台·青春无忧—烟台市名企名校云聘会”。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投诉 咨询 建议

标题:

内容:

图像验证码:

手机号:

手机验证码:

上传图片:

温馨提示:上传时,最多可以上传5张图片(png/jpg/jpeg格式,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5M),点击图片可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