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市委书记 赵永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栖霞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人才集聚优势,持续拓宽人才工作视野,广开进贤之路,创新育才之举,全力强化县域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一、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精准施策“引才”。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人才队伍支撑。我们将纵深推进“智汇果都”“栖聚青春”等人才集聚工程,靶向“猎取”高端人才,广聚英才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重点产业抓引进。着眼于重点培育的装备制造暨新材料应用、苹果高质量发展暨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链和低空经济等新兴战略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平台承载、顾问指导、联合攻关等方式,面向海内外广揽科技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领军人才,引进推动重点产业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人才10人以上,用“人才指数”激发“发展动能”。二是围绕技术合作抓引进。系统梳理重点链上企业技术需求,形成需求清单,采取共研课题、揭榜挂帅等措施,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加快实现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技术突破。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全方位加强“人才+教育+产业+创新”相互贯通、有机衔接、环环相扣,持续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苹果产业、新材料产业等领域的深度技术交流,着力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三是围绕创新创业抓引进。注重发挥政府“元动力”作用,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及省级农业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产业园、松山产业联动拓展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为创业人才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开业指导、项目推荐等全方位、一条龙的创业服务,推荐企业和人才参加各级重大赛事活动,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吸引有志之士来栖创业兴业、施展才华,以更有效的举措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激活发展引擎。
二、着眼构建发展中坚力量,多措并举“育才”。
赋能县域发展,既需要高端人才引领、高新技术支撑,也需要培育一支规模大、素质高、技能全的本土人才队伍,构建加快推动栖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骨干中坚力量。一是着力培育业务精湛的技术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果都菁英”储备行动,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养的思路,借助与我们建立校地合作关系的高等院校平台,采取订单式培养、共建双师培训基地等方式,每年筛选100名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依托博士达束怀瑞院士工作站、苹果产业研究院、风电学校、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等各类平台,大力培育技术人才、职业农民,年内培育各类专业人才1000名以上。二是着力培育抱负远大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队伍最富朝气、最有创造力、最具潜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将深入实施“企业家领航工程”,把政治引领摆在企业家教育培养的首要位置,定期选送龙头骨干、专精特新、瞪羚等企业负责人到行业龙头、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学习培训,不定期组织新生代企业家参与各类高峰论坛、创业大赛等,帮助企业家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培育更多企业家入选烟台双百人才、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助推站上“C位”,成为引领转型跨越发展的领头雁、带头人。三是着力培育素质优良的人才工作者队伍。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工作者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压紧压实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明确部门单位具体工作人员,推动形成大人才工作格局。持续推行党委(党组)书记领办人才工作项目制度,实施“一镇街一品牌、一部门一特色”创建工作,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浓厚“大抓人才”工作氛围。注重人才工作者的实践、培训、教育、发展,用好党校培训、专家讲座、外出学习等形式,注重培养人才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人才工作者适应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能力。
三、围绕激发人才能量,创优环境“用才”。
做好人才工作,既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用得好”,真正把人才的能量激发出来、作用发挥出来,引导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转化为实现强基固稳和富民强市目标的不竭动力。一是强化政策支持。以“智汇果都2.0”人才集聚计划为主线,系统梳理优才惠企政策,梳理整合全市人才政策和惠企政策,在日常走访、人才活动中发放政策宣传手册,扩大政策知晓率,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探索出台支持苹果产业等领域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为人才来栖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政策支持。充分考虑青年人才购房需求,创新出台人才购房新政,根据市场评估价格直接减免20%首付款,5年后仅支付贷款及利息便可获得房屋产权,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二是搭建载体平台。坚持把载体建设作为用好人才的重要抓手,积极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广泛争取国内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在栖设立应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院、科技园、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等,努力建设机制灵活、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人才和企业孵化平台,力争3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平台10家以上,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充分发挥“智汇果都”青年人才之家作用,继续完善服务功能和服务设施,着力为青年人才提供8小时外的休憩娱乐空间。高标准推进滨湖新城青年人才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周边设施,打造生态优美、交通便捷、配套齐全的高端公寓型青年人才社区。常态化举办“高层次人才栖霞行”等人才活动,多渠道传递敬才诚意,形成礼遇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和专家制度,聚焦人才落户、配偶安置、子女入学、人才回引等“关键小事”,定期开展“问需解困”活动,及时解决好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