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 人才烟台 >> 人才工程 >> 县域人才工程 >> 栖霞市

栖霞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栖霞市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2017-2019年)》的通知

责任编辑:高淼 文章来源:人才烟台 发布时间:2023-09-27

  发文机关:栖霞市教育体育局

  发文字号:栖教体〔2017〕43号

  发布日期:2017年4月19日

  标题:栖霞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栖霞市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2017-2019年)》的通知

 

  各学校、局各科室:

      现将《栖霞市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2017-2019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4月19日

 

  栖霞市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培养管理办法(2017-2019年)

  为加快我市名师名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根据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针对我市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的基础条件与专业发展需求,制定本培养管理办法。

  一、培养目标

  以提高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与学术水平为目标,以提升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逐步形成个性化的教育特色与风格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学养深厚、理念先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领军人物。

  二、培养时间和对象

  1.时间:三年(2017-2019年)

  2.对象:2016年认定的栖霞名师名班主任人选

  三、培养途径和要求

  实施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培养,以课题研究为培养主线,采用集中研修、个人自修、考察观摩、示范引领、成果培育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名师名班主任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育教学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集中研修

  培养周期内每年组织一次短期集中研修,有计划地安排教育理论、教育艺术、教育研究等模块的研究性学习,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课和指导。

  (二)个人自修

  1.“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必须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和年度学习计划,做出培养周期和年度学习学科专业理论、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安排,明确要求,落实措施,在全面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优化智能结构的同时,确定主修方向,强化优长,发展个性。

  2.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在培养周期内,要制定阅读规划,确定个人在培养周期内的阅读书目,每人每年至少要完成三本书目的阅读。

  3.参加网络研修。根据名师名班主任实际需求选择培训课程,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线上学习为主线,拓展名师名班主任学习广度和深度,深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三)考察观摩

  培养周期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育参观考察,以打开视野、广搜信息,进行教育比较,完善对现代教育的认知,推进教学改革。

  (四)示范引领

  1.远程研修指导。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要积极承担“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业务指导,为广大教师远程研修学习提供帮助,切实起到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的示范引领作用。

  2.主动承担培训任务。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要积极承担栖霞市教育体育系统内各类培训任务,为参训教师提供经验指导和教学专业水平指导。

  3.师徒结对。培训科为每位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指定新教师做徒弟(见附件1),由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带领新教师完成3年培养期。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要根据“名新结对职责”(见附件2)为徒弟制定指导计划并按规定完成必要的指导任务。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每学期至少要听徒弟4节课,做出详细的评课记录;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听课研讨,并指导徒弟上好示范课、公开课;指导徒弟参加赛课、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徒弟比赛成绩计入名师名班主任考核成绩。

  4.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每学期至少要在本校上2节示范课;每年在栖霞市内至少上1节公开课;要争取在市内外上公开课,课后要听取意见,组织评课。

  (五)成果培育

  1.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应写5篇教学反思,并撰写2—3个反映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培训周期中期要就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小结,在周期结束前力争对教学模式加以完善。

  2.在培训周期内主持或参与一项校本教研课题或校本课程开发任务。

  3.在培养期内,在地市级以上教育专业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 

  (六)举行研讨活动

  每年举办名师名班主任论坛、送教下乡、专题报告会等活动,为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提供互相学习、交流沟通的机会。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要积极执教观摩课、示范课,承担教师教育专题讲座等。

  (七)强化演讲培训

  通过组织即兴演讲类培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景演练等课程训练,锻炼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的综合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八)建立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

  建立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组织学校骨干教师或新教师到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学习,实施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带领下的师徒结对模式学习,每年定期开展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交流活动,展示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的所有培养活动和工作室内成员的成长历程,并形成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电子成长档案。

  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每学年在“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应至少展示4份教学设计、2份教学反思和1份读书笔记。

  四、保障措施

  1.在培养周期内,由市财政局、教育体育局、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所在单位共同筹集培训经费。

  2.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所在单位要创造条件保证“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每年有一定时间参加高层次的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

  3.栖霞市教研室和教师培训中心要给“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在科研立项、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上予以关心、支持和指导。   

  4.“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所在单位要将第一批“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的专业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全方位关心和支持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培养对象,为其研修学习、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他们在培养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实践中促进其专业成长。   

  5.栖霞市教研室、教师培训中心以及省、市级名师(含人选)要发挥对名师名班主任人选专业发展的指导、咨询、跟踪、评价和推介的作用。帮助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制订专业发展规划,指导其教学工作、教育科研,组织研修和教育参观考察活动,提供交流与宣传平台,搜集和反馈意见,促进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的专业发展。

  五、管理和考评

  (一)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要按照目标要求,结合自己选定的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出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抓好落实。教育体育局成立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3),对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定期对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培养进行考评,每年“师德考核必须为优秀”和“学科教学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将作为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参加考核的必备要求。

  (二)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要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课时数不少于同学科标准周课时数的三分之二。每学年在本校内听、评课不少于30节,举办专题讲座1次,利用“工作室”展示课题研究全过程。

  (三)每位名师名班主任人选所带徒弟的成绩考核计入名师名班主任培养期内的考核内容。

  (四)名师名班主任在培养期内,除完成本管理办法要求的各项任务外还需至少完成以下任务中的一项:

  1.获得“一师一优课”或优质课烟台市级以上一等奖;

  2.撰写1篇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论文(3000字以上)并在烟台市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

  3.主持或参与一项烟台市级以上课题。

  (五)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培养周期届满,由本人根据个人培养规划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有自己特色的个人发展报告,学校在进一步考核评议的基础上对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的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做出评价,形成书面材料报市教育体育局。培养周期结束时,教育体育局对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的师德表现、业务能力、教学业绩、科研成果、领导能力、社会影响及个人培养规划的完成情况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评,考核合格,由市教育体育局颁发证书,予以认定。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市教育体育局研究,可直接取消名师名班主任人选资格。

  1.届中考核不合格者;

  2.培养期间及获得“栖霞名师”、“栖霞名班主任”称号后5年内调出本市或调离教育系统者;

  3.有违法违纪行为,或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违规办学行为;

  4.不能履行名师名班主任人选培养任务的其他情形。

  六、待遇

  培养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名师名班主任人选由市教育体育局颁发“栖霞市名师”、“栖霞市名班主任”证书予以认定,并享受以下待遇:

  1.在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积分中,享受相应加分待遇。

  2.建立优先推选机制。今后在推选烟台名师及其他荣誉称号时,优先推荐。

  七、组织领导

  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培养是我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相关科室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齐抓共管。市教育体育局成立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培训科,作为主管职能科室,负责培训基地考察、培训活动的组织、各相关单位的协调、工程人选的考核考评等工作,各职能单位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做好服务,共同抓好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的培养管理工作。

  名师名班主任所在学校要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和名师名班主任情况制定本校的名师名班主任培养方案。

  附件:

  1.栖霞市名新结对安排表

  2.栖霞市名新结对职责

  3.栖霞市教育体育局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1:

  栖霞市名新结对安排表

  组别 姓名 现任教学科 现任教学校 新教师

  小学数学组 宫国凤 数学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柳勇张岩青赵雯静

  牟慧萍 数学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王英曲宏霞董超群

  孙红玲 数学 栖霞市桃村中心小学 周鲁伟姜丽君史玉梅

  程芳丽 数学 实验小学 麻洁曲姿如范晓欣韩方齐

  柳茂林 数学 实验小学 马群王倩张艺严

  盛志强 数学 实验小学 鲁丽君林青松褚卫卫栾英慧贾丽明

  孙丽娜 数学 实验小学 林少冰唐玉霞朱浩杰崔晓燕

  张瑞莲 数学 栖霞市西城希望小学 林志涛林玮娓牟翠翠

  甄红梅 数学 实验小学 范庆坤孙萍李成妹

  刘爱萍 数学 实验小学 孙依宏韩辰于高升

  衣丽丽 数学 杨础中心小学 林凯利刘晓萌张坤

  小学语文组 冯春英 语文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宋季平郭琳

  高彩芹 语文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王雅静马文静

  史玉梅 语文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刘璐杨楠

  孙晴 语文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柳佳利牟丽君

  范明霞 语文 实验小学 尹传梅贾爱玉

  郝宇群 语文 实验小学 娄雅静徐超

  牟晓华 语文 实验小学 孙晓琳韩方圆

  牟秀丽 语文 实验小学 马爱洁谭乐林

  蒋英娜 语文、品德与社会 蛇窝泊中心小学 衣玫洁牟亚林

  李海玲 语文、品德与社会 蛇窝泊中心小学 于春辉张丽萍

  徐彩红 语文、品德与社会 蛇窝泊中心小学 王宝丽宋俊颖

  潘玉梅 语文 翠屏中心小学 陈杨波宁丽娟

  林文丽 语文 翠屏中心小学 丁凌云

  蒋巧珍 语文 观里中心小学 林玲玉遇芹

  鲁春平 语文 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路萍刘美杰

  张少红 语文 栖霞市松山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王娜卢雪

  范卫华 语文 实验小学 李建青吕媛媛

  李海霞 语文 实验小学 李韦娟叶珊珊

  闫春丽 语文 寺口小学 曲平平张二丹

  刘彩敏 语文 苏家店明德小学 李秀明梁振

  谢海燕 语文 杨础中心小学 孙铭张力唯

  祝磊 语文、思品 庙后学校 李胜男

  小学综合组 牟瑞凤 英语 实验小学 陈颖

  王蓉蓉 英语 实验小学 郝博

  徐美霞 英语 实验小学 刘美丽

  胡晓菲 英语 栖霞市官道中心小学 靳文真

  祝永德 科学 实验小学 吕怡成王伟

  刘斌 思想品德 实验小学 高春荣

  刘爱红 信息技术 栖霞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马少华

  周少霞 美术 栖霞市实验小学 王菲菲马小茹王艳李筠王培袁涛段雅馨耿佃斌李翠霞高溯

  吴淑芝 体育 栖霞市实验小学 邹小磊付超群

  初中数学组 林少华 数学 庙后学校 侯伟荣

  王忠刚 数学 庙后学校 王晓

  衣洪波 数学 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杨文静

  郭英凤 数学 栖霞市实验中学 张巧丽

  吕永杰 数学 栖霞市实验中学 高德娟

  林国经 数学 庙后中学 王忠国

  邹爱玲 数学 栖霞市实验中学 崔玉梅

  孙才林 数学 栖霞市桃村中学 孙震

  初中英语组 邱建梅 英语 栖霞市观里中学 杨宁

  牟雪梅 英语 栖霞市实验中学 闫俊颖

  张志龙 英语 栖霞市实验中学 刘伟萍

  徐志广 英语 臧家庄中学 张力文

  刘建华 英语 臧家庄中学 张新茹徐西红

  栾芳艳 英语 庄园中学 孙茹萍

  林美玲 英语 栖霞市观里中学 房支香

  姜丽红 英语 栖霞市实验中学 马双双宋艳

  衣海霞 英语 栖霞市实验中学 刘彦缨

  初中语文组 姜春梅 语文 栖霞翠屏中学 柳华东

  牟丽红 语文 栖霞翠屏中学 马晓娜

  左美荣 语文 栖霞翠屏中学 李春梅

  林秋亭 语文 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邢健英

  李萍 语文 栖霞市实验中学 林晓

  林艳丽 语文 栖霞市实验中学 徐继涛

  孟玉梅 语文 栖霞市实验中学 王仁和

  张玲玲 语文 栖霞市实验中学 牟永娟

  隋红艳 语文 栖霞市桃村中学 刘艳锋

  孙仁翠 语文 唐家泊中学 李艳丽

  林少霞 语文 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林伟华

  衣同强 语文 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刘爱勤

  刘玉梅 语文 栖霞市实验中学 吕丽

  王向阳 语文 栖霞市桃村中学 范晓红

  柳建栋 语文 栖霞市桃村中学 孙立奇

  张锡君 语文 臧家庄中学 乔鹏国

  王玉林 语文 臧家庄中学 张显丽

  初中理化组 毕英花 物理 栖霞市观里中学 蒋朝妮

  苗忠军 物理 栖霞市松山中学 孙春花

  刘建顺 物理 臧家庄中学 栾树福

  孙建胜 物理 庄园中学 崔炜迪

  王晓荣 物理 庄园中学 魏燕

  祝春光 物理 庙后学校 于洋

  马力 化学 栖霞市观里中学 程超

  刘召辉 化学 栖霞市实验中学 徐晓伟

  李新海 化学 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张利霞

  李艳志 化学 栖霞市实验中学 王志凤

  李本岩 化学 庄园中学 蒲明玉

  初中综合组 林海香 思想品德 栖霞市观里中学 张晓燕

  梁桂娟 体育 庄园中学 刘泽司张根尧潘殿川

  路国春 地理 栖霞市实验中学 韩新鹏孙国栋

  史雪芬 音乐 栖霞市实验中学 倪林林王福伟刘妍

  韩玉琴 音乐、历史 苏家店中学 洪武韩伟孙舒

  李建娥 生物 庙后中学 周金凤刘丽萍徐海文

  林建梁 历史 栖霞市实验中学 胡明

  高中物化生组 荆成杰 化学 栖霞市第一中学 郭冬冬

  林晓燕 化学 栖霞市第一中学 袁艳

  路志敏 化学 栖霞市第一中学 王丽娜

  盛玉平 化学 栖霞市第二中学 张敏

  逄忠光 化学 栖霞四中 王仕美

  柳成荫 生物 栖霞市第一中学 刘艳萍宫本志

  林剑 生物 栖霞市第二中学 党赟黄钦

  刘义香 生物 栖霞四中 邴韶娜李娜徐荣

  林海 物理 栖霞市第一中学 于向阳

  王伟宇 物理 栖霞市第一中学 李海宁

  杨新伟 物理 栖霞市第一中学 程安

  周洪勇 物理 栖霞市第一中学 王敏

  高中语数英组 李鸿鹄 数学 栖霞市第一中学 段磊

  刘淑霞 数学 栖霞市第一中学 于文莉

  苗林 数学 栖霞市第一中学 栾雯雯

  刘志杰 数学 栖霞市第一中学 崔建利

  史水生 数学 栖霞市第二中学 刘玉鹏

  范彩云 英语 栖霞市第一中学 郝粒君

  杨雪芹 英语 栖霞市第一中学 邵义斐

  林晓红 英语 栖霞四中 王文平

  于海伟 英语 栖霞四中 郑志强

  刘德涛 语文 栖霞市第一中学 刘洁

  高中政史地组 刘志刚 政治 栖霞四中 杨朋朋张树东

  刘爱燕 地理 栖霞市第一中学 陈娇娇

  柳玉虎 历史 栖霞市第一中学 司晓明李丹

  职校 吕宏芝 计算机 烟台风能电力学校 张慧丹

  左绪华 计算机、物理 烟台风能电力学校 魏光霞

  刘志全 语文 烟台风能电力学校 董怡梅周丽凤

  幼儿园 胡桂叶 学前教育 栖霞市机关幼儿园 吴营营林婷婷王宁陈祯祯夏一榕牟昱霏

  李志琴 学前教育 栖霞市机关幼儿园 于翠玲崔琳吕蓉王雪宋清华李赏

  高书香 幼儿园 实验小学 邹雪薇李恬宇牟清琳安伟妮宋爱玲刘薇

  王海霞 幼儿园 实验小学 周彦宏曲晴昀张园园孟平锁文洁史鹏宇徐秀芝

  车庆芝 幼儿园 实验小学 刘娣张靖林永琳姜彤彤左红艳柳苏芹林梓楠

  附件2:

  栖霞市名新结对职责

  在为期三年的结对帮扶生涯中,名师名班主任要尽到指导教师的义务,履行名师名班主任基本职责,新教师要在名师名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教学工作,并履行新教师的基本要求,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栖霞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一、栖霞名师名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培养计划。在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对新进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重点是要指导好新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

  2.帮助新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大纲,制订授课计划,审阅教案,每学期听所指导的新教师上课至少4次,并对其上课效果做出具体评价与指导。

  3.试用期每学期和新教师磨课至少2节,发展期和提高期每学期和新教师磨课至少1节,对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学情、教情等综合情况提出具体指导建议。

  4.与新教师进行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心得交流,全面了解新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5.每学期填写《栖霞市名新结对任务记录表》中的相应内容,并签字。

  二、新教师的基本职责

  1.必须参加栖霞市教体局举办的新聘教师岗前培训班的学习。

  2.尊重指导教师,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努力完成教体局、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3.自觉主动地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情况,每月至少汇报交流一次,在教学科研各个环节上争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检查。

  4.就教书育人、教学科研方法等方面向指导教师请教和咨询,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5.试用期每学期至少要听指导教师的课20次以上,发展期和提高期每学期至少要听指导教师的课10次以上,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师德风范。

  6.每学期填写《栖霞市名新结对任务记录表》中的相应内容并签字。

  7.每学年须提交一份2000字左右的教学工作总结,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连同听课记录一起交所在学校审核、存档,作为结对培养考核的依据。

  附件3:

  栖霞市教育体育局

  名师名班主任建设工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程贤华 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林 茂 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

  宋淑萍 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主任科员

  孙国钢 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体育发展中心主任

  刘春阳 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

  衣晓东 教育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成 员:隋民召 教学研究室主任兼高中室主任

  姜志生 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刘志颖 教育体育局政工科科长

  牟振雁 教育体育局培训科科长

  张为敬 教育体育局体卫艺科科长

  王家堂 教育体育局仪器站站长

  衣典胜 教育体育局教育科学研所所长

  泮成春 教育体育局职教科科长

  刘新宏 教育体育局学前科科长

  张书喜 教研室初中室主任

  王志进 教研室小学室主任

意见反馈

反馈类型: 投诉 咨询 建议

标题:

内容:

图像验证码:

手机号:

手机验证码:

上传图片:

温馨提示:上传时,最多可以上传5张图片(png/jpg/jpeg格式,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5M),点击图片可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