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我的重点是在学习和调研,今后我还要继续坚持。我会深入企业和基层调研,力争为企业家服好务,而且不给企业家们“添麻烦”。
在调研中,我发现开发区内的产业布局总体偏“硬”,2018年我希望在海洋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计算所的优势领域做一些对接和引导工作,包括建设几个产业共性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和人才培训机构。计算所有一个覆盖全国各大经济圈的分所/双创基地的网络,并且背靠中科院这个更大的平台,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帮助开发区内的企业找准方向,对接技术,吸纳人才,拓展市场。目前,我已经在推动的三个项目是:
联合计算所专项中心,建设海洋大数据中心,与省资环院、烟台港、海关、区内各海洋装备企业、渔业企业展开海洋大数据服务、合作技术开发等合作。
开发区公安分局或烟台市局与计算所大数据团队成立公安联合实验室,开发基于互联网舆情数据的警情分析、平安城市指数的建设与发布等业务内容。
在我更为看重的智能制造领域,我还在调研和串联相关的技术(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中间件、大数据分析)、团队和基金,希望能有一个示范性的项目在开发区落地。
在冷冻电镜成像技术(新材料)、生物大分子的糖类快速鉴定(生物医药)、计算化学(新材料)等领域,建设面向相关产业或特定企业的计算服务平台。
无论是已有的或是新建的信息化、智能化相关的项目,我都希望推动其社会化的运营。我认为这是把信息化落到实处的关键一环。